在大城市里,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:
给你一个狭小的空间,一根网线, 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的电话,然后人就这么废了。
01
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:
“有哪些道理你30后岁之后才懂?”
其中,有一条最高赞的回答是这么说的:
“年轻时选择的低配,都会在十年后要求你付出应有的代价。”
很多人对此深有共鸣。
上周末,参加一个朋友聚会。
一个从211毕业,多年未见的老朋友;
只见他脸上竟然胡子拉碴,满脸都是沧桑、隔着一身西装皮囊还是能感受到背后的那份邋遢,早已没有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。
后来才知道,毕业这些年,因为一味追求所谓的“稳定”,抱着三千块钱工资一过就是好几年,一事无成,最近,被公司裁掉了。
而追其原因,也都只有一个答案:混。
上班浑水摸鱼、插科打诨,做个方案不想占用周末和下班时间;
别人都在加班拼命完成绩效考核,为了一个方案可以好几宿不睡觉的时候,他却还在笑别人不懂得人生寻乐。
当别人都在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,周末都在报培训班,只要抽空就会去世界各地转一转见见世面,只有他宁可宅家刷剧也不愿意出门半步。
不仅工作一塌糊涂,生活也乱七八糟,衣服靠淘、吃靠外卖,日常就是每天躺着、趴着、要多“废”就有多“废”。
其实这样的状态刚毕业还好,但如今我们都已经三十而立,在这次聚会上:
当初那个被他取笑熬夜写方案的男生,如今已经是企业分公司的ceo;
当初那个被他调侃周末还去上培训课的姑娘,如今已经成为职业的旅行作家;
嫁了个美国富商,生了个混血儿,国内国外好几套房子。
后来,身边人一个个都已经慢慢实现了财富自由,成为行业里的中流砥柱的时候;
好像只有他自己,将生活过成了低配;
如今只能看着还没有着落的工作和买不起的房子暗自呆滞。
看过一段话说:
“在大城市里,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:
给你一个狭小的空间,一根网线, 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的电话,然后人就这么废了。”
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,低配的人生里,人们沉迷于一时的欢愉;
建立了自己的甜蜜舒适圈后,无节制打游戏、吃垃圾食品;
这样的人生不仅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智、外貌、人生,还会把他囚禁在牢笼中,停止学习,逐渐废掉,平庸一生。
我们上班摸鱼、刷朋友圈,下班打游戏、看没有营养的爽文和白痴狗血电视剧。
我们毫无顾忌地放开吃垃圾食品,放弃健身和有益的阅读。
我们报复性熬夜修仙,仿佛时间永远不够用,却依然忍受内心的空虚和迷茫。
斯蒂芬·金说:
“地狱从来都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,而是一点点吞没你。”
你喜欢现世安稳,然而现实是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。
你以为你已经是人生赢家了,但其实你才是生活里的那个loser。
下坡路确实很好走。
但是低配,也正在毁掉你的人生。
因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:
你混日子的心态,到最后就是日子混你,最后的输家是你自己。
就像网上的那个段子:
“你吃外卖的时候,你觉得今天打折优惠了5块钱开心的不得了。
你买口红的时候,20块钱9支你都觉得是赚了。
但当你年纪越来越大,看到同龄人都已经背着爱马仕坐在高级餐厅里谈笑风生,喝着红酒站在全市区几十万一平的房子里和更优秀的爱人举杯共饮,你连微笑都会开始觉得苦涩。”
从习惯了低配的那一刻,人生的道路就只会越走越窄,日复一日的重复前一天的模式,最终庸碌无为。
02
雾满拦江曾在《我不过低配的人生》中说:
“人生最大的壁垒,是在自己的脑子里;
因为我们给自己强加设限,才让我们自己裹足不前。”
生活中的很多人,总是习惯暗自告诉自己:
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”;
为自己的疲于努力找借口:
“没有欲望和野心”。
可就像那句话说的:
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,而是平庸。
向上的路有很多条,但低配的理由只有一个:
什么都不想要。
不要大城市的房子,不要完美曲线的代步车,不要名牌包包,不要大牌化妆品,不要最新高科技……
只要你放下一切对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,那么你就拥有天下无敌的自信来享受安逸。
而只要你不在乎:
自己的生活质量,父母的晚年生活,子女的生长环境,你就可以这样得过且过的一直下去。
然后,在别人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时候,只有你野心都不敢有,待在舒适圈,甚至都不敢多跨一步。
可惜,少时意气风发,就是从得过且过开始,步步后退,最终丢盔弃甲的逃离战场。
要知道,向上的路并不拥挤;
只是大部分人先在明天到来之前选择了安逸,少数人却选择了拼尽全力。
我的一个朋友,最初在上大学做美妆视频的时候,一个月就能卖掉好几百万的货。
后来同样都是毕业三四年,当别的同学都还在为了不喜欢眼前的工作发愁时,她却已经是上市公司的高管。
因为从大学就开始对德语、俄语、阿拉伯语、英语、意大利语、法语等12国语言的学习,让她拥有强大的语言优势,积累了一大批有钱、质量高,而且有能力的客户。
所以24岁就拥有了自己独立运营的第一家分公司,26岁便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化妆品品牌,年入过亿。
而就算后来已经事业很成功,每周她还坚持去名牌大学上mba的课程;
因为她说这不仅仅在进修,也是在建立人脉和资源。
现在的她,每天随身换着不同的包包和首饰;
一开心,就做个飞机去国外喂个鸽子,吃一顿料理;
让厨师只为她一个人服务,一顿饭吃到6、7万,一个人!
更重要的是:
在她刚刚过去的29岁生日,直接大笔一挥送了爸妈一套别墅外加千万人民币。
你看,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会越来越大。
同样二十几岁,有的人年薪百万,有的人却还在抢几块钱的红包。
我还有一个学姐。
结婚三年,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;
但是,当她和我们站在一起时,一点都看不出来她结过婚。
别的女人生了孩子,要不大腹便便,只能穿早市上买的宽松式衣服,满脸怨气;
要不打扮的非常贵气,努力遮住自己赘肉、扑脸上的粉凸显厚重。
无论什么样的外形,总之和同龄的姑娘们站在一起,像极了典型的家庭妇女。
而我这个学姐,和我们站在一起,更像只有十八九岁。
我以前总觉得,学姐一定是家庭条件好,老公宠,婆婆疼,没啥烦心事才能保养的这么好。
但有段时间,我想减肥,又没毅力,就想说找她帮忙,跟着她的作息走,看看能不能也变瘦、皮肤掐出水来。
结果学姐告诉了我她的饮食和日程表:
早晨起床,喝一杯温水,上厕所,吃杂粮粥,喝温水;
11点左右吃一小把坚果或者酸奶;
中午正常吃饭;
下午三点吃一个水果;
晚上吃水煮青菜或者喝碗粥,睡觉前喝一小杯红酒;
少盐少油,多素少荤。
你以为在吃上注意就完了?
还有一大堆别的规矩:
每天吃完晚饭,出去散步四五公里,天气不好就在墙根站半小时;
10点上床睡觉,睡前一小时不能看手机电视或者书;
早晨5点半起床,起来之前又是搓脸又是蹬腿,舒展一下身体;
走路时候随时抬头挺胸收腹,坐椅子都坐一半。
这么多条条框框,我身边人都震惊了;
原来人家那么年轻,就是靠每天这样的自律才换来的!
所以,事实上,每一个向上爬的人,都要用尽浑身力气,义无反顾的向前;
因为他们知道,想要拥有更好的生活,只能努力。
尼采有句很出名的话是:
“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,都是对生命的辜负。”
高配的人生之所以优秀,之所以被羡慕,不过都只是因为,她们和他们都深知:
消沉的日子只会让自己浑浑噩噩、暗无天日,与其如此,不如竭尽全力,看风景、见世面。
03
还记得之前王思聪和花千芳的骂战吗?

花千芳觉得英语是一项废物技能,而王思聪认为:
学英语非常有用。
看起来,这是一场关于“英语有用无用”的分歧;
但实际上,正如网友所说:
这更像是一场穷人和富人的认知的差距。
作家何加盐曾解释过这种差距的形成。
对于王思聪而言:
从小留学,生活在英文环境里;
朋友,获取知识的途径,甚至长大后的生意客户,都是需要用英语的。
他体验过英语的好处,所以必然觉得英语非常有用。
但对于花千芳而言:
从小生活在农村,长大了写网文;
从小对英语的作用没有体验,也不需要;
所以他会觉得,英语没用。
但也因为此,贫富差距越来越大。
富人可以用流利的英语满世界创造财富,而更多财富带来的好处会激励他们源源不断地吸取能量,提升自己。
而穷人只能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,既得不到信息,也没有能力识别、接住任何机会,每天只能抱怨生活。
这样的结果造就的:
只能是穷人越穷,富人越富。
“所以,人生真正无望的,是不光没别人有钱,还不如别人努力。”
当低配的你睡懒觉时,他们正在阿拉斯加看鳕鱼正跃出水面;
当无所事事的你刷抖音时,他们正在梅里雪山看金丝猴正爬上树尖。
当只想混日子的你挤进地铁时,她们呼吸着西藏的空气看山鹰一直盘旋云端;
当图安稳的你在为这个月两千多块的工资发愁时,她们正和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。
甚至当你因为没学好英语而遇到职场瓶颈的时候,他们会多国语言,成为白骨精、空中飞人,穿梭在国际大都市间,睡着五星级酒店,穿着定制的套装,风风火火,雷厉风行……
高配的生活怎么来的?
就是这么来的。
所以,当一个人总是跑过来跟你说:
这也无用、那也无用,不如每天逍遥自在乐呵快活,听听就行,毕竟对方无知浅薄。
但如果你真的信了这样的话,那只能让你变得和对方一样,只配拥有的低配的人生。
因为人生只要前期越嫌麻烦,越堕落;
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,错过新风景。
然后等年迈以后,后悔年轻时没有轰轰烈烈,只剩羡慕旁人的精彩人生。
其实本文立意更大的意义在于:
鼓励年轻人去勇敢的“追求”。
我们会发现差距的产生并不是一夜时间,你刷过的每一次抖音、看过的每一本书,这些微不足道的动作才变成最后你们的差距。
所以,不要等到更大的无力感来临之前才更加后悔自己没有努力;
也不要因为目前没什么影响,而不断放任自流。